今天又讲到李清照的《词论》,需要核定的是文献,这段出现在最早见于宋胡仔的《苕溪渔隐丛话·后集》卷三十三·题作李易安,从文献上有非常复杂的问题,是不是李清照所作就有争论。还有创作时间的问题,这个涉及到针对性的问题。基于文字必有出处的一般准则,南渡前,南渡后,到底是什么时候所写,本质上可能是有差异的,其实这就是写作动因的问题,还隐含着读者的问题,写给谁看呢?
为什么不提周邦彦呢?这个事情比较吊诡。如果说按照国人盖棺论定的传统,不写活人,但有活人写进了《词论》。如果说没听说过或没见过,有没有可能呢?直觉是几乎不可能,需要实证。有人认为周邦彦完全符合李清照的观念,所以不用写,这个无法证实。我到觉得可能是李清照的心气够高,看不上周邦彦,而且这一点符合李清照争强好胜的心性。
关于李清照《词论》的价值,首先怼人怼的很爽,但不一定是对的。而且李清照强调的只是一种词学观念。在我看来也许最重要的是指导自己的创作,这也是李清照词作,为什么到今天会让人觉得非同凡响的关键所在。

人生看得几清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