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愿借此机会给各位学人赠送两句话。第一句见于《国际歌》:“让思想冲破牢笼。”第二句是我不久前为唐雯的书序中所言:“凡足有成就者,必能预流而保持一己之特色,随时代俯仰而不改赤子精神。”就前一句言,我早年读书曾深为谭嗣同《仁学》中冲破一切羁束的激情而感动,但向学以来,走过四十五年,一路艰辛曲折,满身伤痕。“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藉,庆幸我们还有运气唱歌。”(栾树《礼物》)欣慰的是自己觉得还一直在前进。
我想要告诉各位在座的学者,时代不由人选择,但成就可以因各人之眼光、才分及努力程度而有所不同。有人抱怨受限于时代而出不了大师,其实禅宗高僧早就提出:“谁曾缚你?”在我之体会,在传统与现代之间,在学科壁垒与跨学科融合之间,在中西学术差异及其体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之间,在现在的高校考核与个人性情表达之间,惟有有智慧者能游刃有余,受束缚者难免迷失方向。陈尚君|让思想冲破牢笼

检索可以较快速地找到文献,但对文献的解读还要依赖学者的学识积累。现在一些学生有种误解,用检索代替读书,以至很少读书,实不足取。近年审读论文,很关注到底是检索出来的资料堆积,还是潜心独造、深研有得的心会之着。此其六。
读书贵融会贯通,贵入木三分,贵知人论世,都不是检索所能获得的能力。比如李白之天真,杜甫之艰难,韩愈之木强,白居易之私生活,都非通读诸人文集而不能知此。大者如古今治乱之得失,小者如信陵军围魏救赵时的军事形势,都非检索可知。此其七。陈尚君:e时代考证的惊喜与无奈

陈尚君先生原先的记忆只是文献很强,去年在他的学生封龙君看到“谁曾缚你?”的说法,很震撼,近日又有《唐五代诗全编》出版,收集一下网络流传的文章,再读一遍。
陈尚君谈《唐五代诗全编》
陈尚君 | 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

人生看得几清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