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掌控高科技的人类一小撮,不仅能“感知”这样的空间,而且能在此空间中进行生产、制作乃至于从事对他人的征服活动,而只能置身于四维时空中的自然人,则处于被探测、被干扰、被影响甚至被伤害之中,却无法对此有一种自然的感知。这就是所谓事实危机。
稍稍了解一点实证研究的人,大概不会不知道:有时,实例、数据的充斥,只是为了远离事实,甚至为了摒蔽事实。数据、公式成为一种门槛,将普通人排斥在外,使之丧失了解真相的资格。是的,小说家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,这里没有为他们所难以接近的“事实”,却又无比接近“事实”。让科学人用“事实”来掩盖“事实”吧!让藏身于五维时空的技术-政治人为所欲为吧!普通人只需要获得虚构,他们就不难想象那些隐身于幕后的无面目者会做些什么。
个体的觉醒,或个体概念的产生,至少可以追溯到轴心时代。所谓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达到了如下认识:一切个体共享天赋人性——此即类意识的诞生;人就其本性而言是平等的。该认识导向了对人的这样一种理解:既作为类存在物,其自我完成又离不开他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。
对个体问题之非政治性,古典时代已有所认识。哲学、宗教、艺术是古人解决个体问题的三种主要方式。现代国家的首要目的,是维护个体的完整性,这是个体解决个体问题的重要条件。在个体对自身问题的解决上,国家无法越俎代庖。
对文化保守主义可以这样来界定:主张轴心时代之哲学奠基对一切时代的人的自我理解是普遍有效的。文化保守主义并非主张过去的就好——不同于礼俗(道德)保守主义,而是说,对人的自我理解来说,有永恒、不变的根基性东西,这些东西在过去的某个时代被认识到了。
洪涛谈技术政体与现代个体的消亡,洪涛的《文学三篇》,是最近看到的最有惊喜感的作品。文学与政治的关联,越发的明显。
宋代绘画中,猫的数量比前代有明显增长,除了像陆游这样的猫奴盛行外,还有个讨彩头的民俗,即“猫”=“耄”,“蝶”=“耋”,合起来就是“耄耋”。所以五代开始,绘画中猫和蝴蝶经常联袂出场。via于赓哲
阎步克:“李开元也曾指出,中国王朝的来源是‘马上天下’,政治权力和政权机构起源于战争和军事。王朝衰败,以崩溃、战乱告终;此后则通过军人群体、军事活动与军事编制恢复了秩序,迎来了一个更强悍的皇权。然而在此之后,又将逐渐地回归于文官政治,回归于‘士大夫政治’。这是否可以视为一个周期性现象呢?”(《由小见大,见微知著——田余庆先生治史成就给我的启迪》)via风蓬1988
我以前没有看到过李先生这句话,但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提到,百代皆行秦政制,秦政制的本质是一种战时动员体制,与前辈暗合了via肥菴